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4-07-11 09:33

防暑热也要防“寒”,备上妈咪爱呵护宝贝敏感肠胃

小暑节气后,吹过来的风都带着“热情”,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此时起居不慎、饮食不当,接踵而来的会是各类健康问题,家长们更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尤其是敏感脆弱的肠胃。

“暑”在中医学也有两面性,小暑养生既要利用好“暑”——冬病夏治,也要注意防“暑”——清热解暑。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以及虚寒引起的胃痛、关节痛等疾病。“夏治”是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小暑以后,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清热解暑是当下最紧要的事。为了应对高温,许多人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在大汗淋漓的时候进入空调房骤然降温,洗凉水澡等,机体得不到调整,寒气积聚,给身体带来不适。而且被暑热困扰,大家常常觉得食欲不振,会更钟爱清凉消暑的食物,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大吃特吃,使得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此外,老话说“贪凉失盖,不病才怪”,受凉以后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易出现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咽痛、咽喉瘙痒等症状。

因此,进入小暑,要防暑还要“防寒”。要正确吹空调,同时做好腹部保暖,夏季饮食应以适量为宜,不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则损伤肠胃健康,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丝瓜、绿豆、玉米、赤小豆、莲藕等。另外,夏季人体汗液排出量也会增多,可多喝热米汤、热粥、绿豆汤等,以起到养胃生津、益气消暑的功效。

在饮食不当、冷热失调或感染的时候,容易引起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紊乱,可以使用益生菌来帮助缓解症状,常用的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等,作为有药效的益生菌,对于治疗儿童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均有较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成分为活菌冻干粉,可以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健康。在夏季肠道疾病高发之时,家长们不妨提前预备,加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共同呵护孩子的肠道好状态。

长期呆在空调房里,人的内热出不来,适量的运动出汗也是养生,推荐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避免中暑。户外活动应以时间短、强度低为原则,以防汗出过多,耗气伤津,出现身倦乏力、口干舌燥等症。

小暑节气之后即将迎来孩子们最期待的暑假,希望孩子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度过丰富多彩的假期。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

养生水,大战春节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