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业界 2025-02-13 07:30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又有新发现

<a href="//m.fordpalmbay.com/tags/710988.shtml" target="_blank">电池修复</a>新突破:<a href="//m.fordpalmbay.com/tags/fudandaxue.shtml" target="_blank">复旦大学</a>研制出锂载体分子

电池修复新突破:复旦大学研制出锂载体分子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普及,锂电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锂电池中活性锂离子逐渐流失,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寿命缩短。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电池修复方法。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相结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锂载体分子,能够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锂电池中的锂离子,延长电池寿命。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研究团队发现,电池寿命的下降与活性锂离子的流失密切相关。如果能够精准补充流失的锂离子,就可以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基于此,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化学知识,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构建了一个数据库。通过多次实验,他们获得了这种新的锂离子载体分子。

据介绍,使用这种锂载体分子修复的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状态的健康水平(96%容量)。电池的循环寿命也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升到超过12000-60000次,这在国际上是首次实现。

目前,锂载体分子已通过初期实验验证,预计在电池总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备大规模商用潜力。它可应用于电池补锂、储能和光储一体化等领域。

研究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希望能尽快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电池的修复和延长寿命成为现实。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