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榜,作者:云飞扬1993,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爆红素人,竟是一个街头卖葱油饼的小摊主。
最近,因为模仿投篮的投饼动作,葱油饼摊主“跳投哥 葱油饼”(下文简称“跳投哥”)一夜爆红,1天涨粉277万,全网播放量超13亿。
爆火之前,“跳投哥”已经累计在抖音发布了上千条视频,单条视频获赞大多不过百;但在最近,“跳投哥”不仅在抖音累计产出了4条百万赞爆款视频,刚开始运营的快手账号产出了8个20万赞以上视频,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也出现了部分二创视频。
截至发稿前,“跳投哥”5天累计涨粉592万,其中快手389万,抖音203万。
1天涨粉277万,
“跳投哥”一夜爆红
从“跳投哥”发布的内容来看,他不仅是一个创业多年的摆摊小哥,研发了无油饼、葱香饼、黄金烤饼等产品,还颇有流量意识,4年前就开始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传视频,并同步直播摆摊日常。
但在一开始,“跳投哥”的数据并不好,不仅视频点赞数常年不过百,直播在线低的时候更是只有四五个人。
直到今年1月,“跳投哥”将琐碎的摆摊日常简化为行云流水的“投饼”动作,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终于踩中了流量密码。
摆摊卖饼本是十分常见的场景,也没有太多吸睛元素,之前“跳投哥”的惨淡数据也证明了这点。但“跳投哥”创造性地将投篮动作和卖饼结合到一起,还通过不断重复的“6块”(指一张饼价格6块),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特色。
“跳投哥”不仅在视频中调侃“我爹从这走都得自动扣6块”,还将自动回复设置成了“六块”
这种符号化的动作和声音,在强化用户记忆的同时也降低了传播门槛。在碎片化的短视频平台,最具传播性的恰恰是几秒钟的声音、画面。
为此,“跳投哥”不仅将账号名称从“无油饼 葱香饼 酱香饼培训总部”改为“跳投哥 葱油饼”,还通过添加音乐、缩减时长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视频的记忆点。“跳投哥”最火的两条视频时长均在10秒以内。
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赛道从来不缺类似的创意,真正让“跳投哥”走红的是他所代表的人间烟火气。
精致与粗粝,向来是短视频的两大流量暗线。前者强调滤镜、人设,击中的是人的慕强心理,典型代表是各种精致生活博主;后者强调真实、随意,满足的是普通人对淳朴生活的亲近,比如在去年走红的民间理发师晓华。
在“跳投哥”的视频中,没有精致的摆盘,只有油锅升腾的热气,以及“跳投哥”的切饼;没有剧本化的对话,只有油饼从空中划出的弧线,以及街边买饼顾客的方言调侃。
阿姨:赶紧给我切饼啊,一会儿孩子都出生了。
大爷:这小子是天底下最快的男人。
姑娘:诶呦我靠,这也太快了。我不要这个,我要葱花饼。
这些仿佛组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活画卷,一下子就把用户拉到了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这是多数人最熟悉亲切的场景,天然能吸引他们的停留。
去年翻车的“联合国名媛”证明,相比过度包装以致虚假的精致生活,粗糙的街头场景反而成为了用户的情感避风港,满足了他们“窥见真实生活”的心理需求。根据社会学家鲍曼的研究,后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渴望在“液态生活”中寻找确定性,“跳投哥”视频中的粗糙烟火气,恰好为人们提供了情感锚点。
此外,因为没有太多商业痕迹,淳朴的素人内容也更容易被用户自发转发,形成“自来水”,进而撬动更多平台流量。比如在老铁氛围浓厚的快手,“跳投哥”不仅登上了平台热榜,累计超1.2人在看,涨粉速度也超过抖音。
左来自快手,右来自抖音
整体来看,粗粝的人间烟火气让“跳投哥”获得了庞大的用户基本盘,“跳投”这一符号化的设计则让他脱颖而出,最终在平台助力下完成了流量的终极一跃。
素人美食摊主,
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跳投哥”并不是个例。几乎就在他走红的同时,美食摊主胡辣汤仙人“菏泽麻辣拌”和薯条人机老板“人机坤(悟空炸货铺)”也相继走红。
“菏泽麻辣拌”被网友称为古希腊掌管速度的神,在顾客反应过来之前就刷刷两下把装满胡辣汤的碗放到了他们手上;“人机坤(悟空炸货铺)”则有着强烈的人机感,不论顾客多么着急,都只有慢腾腾的“行行行”,像极了不会聊天的智能客服。
但恰恰是这些独特记忆点让他们完成了从素人到网红的转型。截至发稿前,本是素人的“菏泽麻辣拌”、“人机坤(悟空炸货铺)”的抖音粉丝数分别涨至44万、60万。
事实上,这几年已经有一大批素人美食摊主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2024年,在北大、清华等高校附近摆摊的“北大鹅腿阿姨”,则因为烤鹅腿太过美味,在北大、清华之间引发了一场“鹅腿阿姨之争”,登上了微博、抖音等多平台热搜。
2023年,因为一句洗脑的“哦吼”,螺蛳粉摊主“牛富祥”不仅产出了一条千万赞视频,还抖音一周涨粉近130万。(延伸阅读:《螺蛳粉摊主成名记:一声“哦吼”响彻抖音,点赞千万,涨粉百万》)
2022年,因为手法利索、颜值出众,卖鱼摊主“渔妹妹”和炒饭摊主“李海洋:”相继走红,直播间吸引大批网友围观。
更早之前,多年不涨价的“山东拉面哥(程运付)”、长相酷似周杰伦的“粥饼伦”等素人美食摊主也早早走进大众视线。甚至在TikTok,曾有一位大妈煎饼摊主因为粉色的煎饼果子,吸引超1300万外国网友围观。
这些案例都证明,街头巷尾的“小人物”,正在用铁锅和铲子改写流量规则。
在抖音,仅话题#街边美食##街头美食#的累计播放量就近千万次。以路边最常见的炒粉摊主为例,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统计,搜索关键词“炒粉”,1万粉以上的相关账号至少有268个,其中50万粉以上的炒粉摊主至少有5个。
在算法时代,真实感是比滤镜更稀缺的流量密码。
充满了生活气、江湖气,显现出草根要逆袭的旺盛生命活力,是大多数美食摊主内容上的共同点,是否具备独特记忆点则是他们能否涨粉的关键。
全网粉丝超600万,
“跳投哥”该何去何从?
从点赞不过百到全网粉丝超400万,“跳投哥”是幸运的,但按照以往的经验,流量的褪去几乎是必然,比如曾场场10万+的“李海洋:”,目前单场直播观看人次已下降至1万左右。
目前“跳投哥”的全网粉丝数已经超过637万,对他来说,如何把流量沉淀下来?如何借流量完成事业升级?如何应对可能的风险?这些才是真正的考验。
参考前辈们的经验,“跳投哥”至少有2种路径可以选择:
第一,参考“粥饼伦”,以线下开店为主。
意外走红后,“粥饼伦”没有选择签约MCN机构,而是和家人一起继续在线下卖饼,所不同的是,他会借助短视频、直播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卖饼日常,偶尔还会受邀到全国各地的线下商圈摊饼。没有急于变现的“粥饼伦”不仅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还在网友的支持下开了多家线下煎饼店。
如果“跳投哥”想以开店为主,核心要考虑的就是同质化内容带来的流量持续性问题,“粥饼伦”的全国巡回摊饼则是一种可借鉴的方式。流量会过期,但扎根生活的故事永远新鲜。
值得注意的是,“跳投哥”需要及时注册相关商标,以免像“山东拉面哥(程运付)”一样陷入商标纠纷。
第二,参考“山东拉面哥(程运付)”和“渔妹妹”,以直播、短视频为主。
2021年走红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山东拉面哥(程运付)”开始稳定直播展示拉面手艺并尝试带货。新抖数据显示,近180天,“山东拉面哥(程运付)”累计直播105场。渔妹妹也不再局限于直播杀鱼,而是转型成为乡村博主,分享赶集、种地、做饭、养娃等乡村生活。截至发稿前,“渔妹妹”的抖音粉丝数已经增至341万。
如果“跳投哥”想转型专职主播,必须找到专业的直播团队,以解决直播运营、选品等问题,以免像疯狂小杨哥”“东北雨姐”等人一样翻车;如果想转型专职博主,“跳投哥”则必须具备较强的视频表现力和足够稳定的剧情策划能力,否则很难将流量沉淀下来。
比如DeepSeek建议,“跳投哥”可以拍摄收摊后与熟客的暖心对话,推出《深夜食堂》系列视频,同时适当给环卫工送饼,塑造“有温度的摊主”形象。
“跳投哥”的走红看似偶然,其实是符号化传播、反精致叙事与平台算法的精准共振,是人间烟火气在流量上的又一次证明。
虽然素人摊主们大多缺乏流量意识和运营经验,但随着爆红案例越来越多,势必会摸索出更为成熟适用的方法论。
下一个“跳投哥”,或许就在某条街角的烟火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