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破晓》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网剧,再次引起观众对于这个IP的关注,作为《白夜追凶》的续作,它不仅延续了前作的悬疑氛围,更在叙事手法和技术应用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影片的摄影指导林泽均老师,凭借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将一段充满紧张与悬念的故事,用影像的方式娓娓道来,打造出一部既有深度又具美感的作品。
林泽均在《白夜破晓》拍摄现场花絮
在以下的访谈中,林泽均老师不仅分享了《白夜破晓》的创作初衷和拍摄过程中的挑战,还深入探讨了索尼CineAltaV2 摄影机的技术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DIT流程和LUT应用,确保高质量素材管理和统一的视觉风格。从前期筹备到后期调色,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他对影像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技术细节的精益求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林老师详细分享了在低光照环境、狭窄空间、极限曝光条件等复杂场景下的拍摄解决方案。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他如何巧妙运用技术和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揭示了现代影视制作背后的诸多技术和艺术秘密。通过对这些技术细节的剖析,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制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还能感受到索尼影像技术助力电影创作发展进步、为创作者带来的无限可能。
Q:林老师,能否请您做一个自我介绍?并简单分享一下您之前参与过的一些项目?
A: 大家好,我是林泽均,我曾在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毕业后在美国拍摄了一些独立电影,这期间也正好是胶片和数字的转型期,所以参与的题材和制作类型还是很多样的。
之后我去了香港,在港片片场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2011 年左右我来到北京,参与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包括《真相禁区》等院线电影,以及《隐秘而伟大》、《繁花》等电视剧。在《繁花》中,我很幸运地与鲍德熹老师合作,担任掌机工作,这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Q: 您有美国的教育背景,并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丰富的拍摄经验,如果做一个制作行业的对比,您感受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美国和中国的影视工业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的影视行业工业化水平很高,每个工种分工明确,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间划分的很明确,这反而提高了现场拍摄的效率,让团队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上。而中国的剧组则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团队成员非常积极,能够迅速应对各种临时变化。
在摄影机和硬件方面,中国的摄影设备并不逊色于美国,甚至会更先进,但使用的种类相对雷同,大家习惯使用熟悉的品牌和型号,使用通用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美国的制作团队会更注重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尝试使用一些非传统的设备和技术。
Q: 刚才也说到,在您入行的时候正是胶片和数字的过渡期,您之前拍过大量的胶片电影,其中的一些经验如何平移到数字摄影中?您认为数字摄影的优势在哪里?
A: 胶片和数字摄影的核心原理是相似的,比如对与影调的把控,对于曝光曲线的理解。但在数字时代创作空间会更大,尤其是在宽容度方面,例如数字摄影机对于暗部的呈现细腻度会更好。胶片时代,由于感光材料的限制,暗部细节往往难以保留,而现在数字摄影机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而且真实感更强。
比如《白夜破晓》中有许多夜景戏,我们只用现有的路灯或霓虹灯就能完成拍摄,完全符合影片的场景逻辑,这种体验在胶片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虽然胶片和数字的工作原理不同,但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数字摄影机已经能够很好地再现胶片的质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胶片。
Q: 正好提到了《白夜破晓》,您是如何接手《白夜破晓》这个项目的?与之前的《白夜追凶》相比,您在这一部作品中做了哪些突破?
A: 《白夜破晓》的导演刘英剑是我多年的好友,他之前曾担任《白夜追凶》的摄影指导。这次是他首 次执导剧集,原本打算身兼导演和摄影两职,但由于导演工作压力巨大,他决定邀请我来协助,确保影像质量。
接手这个项目后,我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与第 一季的一致性,同时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影像升级。这要求无论是从剧集的延续性,还是故事发生的物理时空的延续性,都不能让观众感到突兀,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复制第 一季的风格。从创作的细节上来说,其实《白夜破晓》会更加细致一些,这得益于有《白夜追凶》的铺垫和良好口碑,在拍摄前作时遇到的很多制片上的掣肘,在《白夜破晓》的拍摄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保证我有更加充足的可调动的资源来完成拍摄。
相比《白夜追凶》这次的很多场景都是棚内搭建的,通过棚内搭建主场景,可以优化灯光设计,使用大量的柔光让画面的层次和质感更强,视觉效果上实现了显著提升。此外,我们还利用现有光源,如路灯和车灯,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比如有一个场景是,在一个夜晚的天桥底下的犯罪现场,背景是城市的灯光,远处是城市的轮廓。我可以使用了ISO 3, 200 的高感设置,得到基础的曝光密度,再配合一些灯具,让它们降低输出功率来匹配城市背景画面的亮度,这样就可以成功捕捉到了夜晚天空的密度和城市背景的细节。
《白夜追凶》影视片段
整个场景看上去更加的真实,更加的生动,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夜间氛围,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中,而且在制片上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Q: 在《白夜破晓》的拍摄中,您选择了索尼CineAltaV2 摄影机。请谈谈您对这款机器的选择标准?以及分体结构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感受。
A: 其实刚才的例子就能说明CineAltaV2 打动我的点。选择索尼CineAltaV2 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画质和动态范围,二是操作效率和团队协作。CineAltaV2 不仅具备出色的画质,还能在复杂的拍摄环境中保持有效运作。特别是在双组或多机位拍摄时,它稳定性和色彩一致性表现优异。双原生感光度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我的拍摄效率。
CineAltaV2 的分体结构也是这次拍摄的一大亮点,它允许我们将机器放置在狭窄或特殊的位置,甚至直接安装在演员身上。有一场双胞胎兄弟吵架的戏,我们就使用分体结构将机器“穿”在演员身上,CineAltaV2 安装了一个 Lens baby(移轴镜头),创造出一种主观镜头的效果。这种拍摄方式不仅增强了戏剧张力,还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混乱状态。这个画面的拍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Q: 您提到CineAltaV2 的双原生ISO功能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A: CineAltaV2 的双原生感光(ISO800 和3200)确实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我们可以快速调整ISO,而不必担心画面噪点问题。这使得我们在天黑后仍能继续拍摄,甚至在只有微弱环境光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质量的画面。
《白夜破晓》中有个在地铁隧道内发现尸体的场景。地铁隧道本身有固定的照明设施,在使用索尼CineAltaV2 拍摄时,主要依靠这些真实光源,再为演员补充一些面部光线就可以了,我们只使用了少量的小灯管和道具灯。画面成功营造出了一种阴暗、紧张的氛围,同时保持了场景的真实感。这也使得美术部门和灯光部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我有过一个估算,使用CineAltaV2 之后我每天起码可以多拍半个小时的有效镜头,这些素材量的日积月累对于制片效率来说是非常惊人的。
《白夜追凶》影视片段
另外,双原生感光的曝光控制方面我还分享一个经验。在《白夜破晓》的拍摄过程中,我经常在EI3200 高感光度模式下,把ISO调到1600。这样可以在保持暗调画面的创作意图下,给CMOS多一档的暗部信息。等于为后期调色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这样拍出来的画质非常扎实,对于画面我很有信心。
还有,摄影经验丰富的刘英剑导演特别注重对景深的把控。由于我们经常同时多机拍摄,总免不了利用长焦拍特写镜头,全景则用偏广角的焦段。导演不希望特写景深太浅,导致完全丢失环境信息,也不希望全景的景深太深,导致前后景都太清晰,缺乏电影感。所以我们的特写和全景镜头会用到截然不同的光圈来拍摄。最极端的情况,我们的A机可能是35mm+T/1.8,B机则用200mm+T/16,两台机位的光圈相差5、 6 档的亮度,这种情况对于过往任何摄影机都是巨大的困难,如果是胶片拍摄的话就更麻烦了。Sony CineAlta V2 的逐档式内置ND滤镜,加上双原生ISO,允许我快速地为曝光作出调整补偿,保持多机位间亮度一致。用EI400 和EI3200 同场景同时拍摄的素材,可以无缝对剪,在画质上完全没有任何衔接的问题。
CineAlta V2 在拍摄现场
Q: 在《白夜破晓》中,您是如何设计影调的?LUT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 为了保持与第 一季的一致性,我设计了一个风格化的LUT,反差稍高,暗部压得较暗。这相当于给影调一个安全区,如果这个LUT的还原画面在监视器上是正常的,那就证明配合CineAltaV2 的高宽容度性能,我在后期调色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细腻的画面和影调表现。这是应用其中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我设计的LUT有助于不同机器和组别之间的匹配,确保整个剧集的视觉风格统一。我曾在前期试片的过程中对CineAltaV2 的宽容度表现进行过“暴力”测试,故意将画面过曝或欠曝 5 档,然后尝试在后期拉回。通过使用X-OCN编码格式,我发现即使在极端曝光条件下,画面依然可以很好地恢复细节,尤其是我非常关注的肤色还原。
所以有了前后期的全流程测试,我对这台机器很有信心,在现场也就不会特别为曝光和影调的问题而发愁。
Q: 在《白夜破晓》中,您具体选择了哪种分辨率和编码格式?
A: 我选择了8.2K分辨率和X-OCN ST编码格式。起初考虑到素材量和后期处理的压力,我本打算使用较低分辨率,但后期总监陈凯建议我们使用X-OCN ST格式编码。
经过测试,我发现X-OCN ST完全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使用8.2K的全画幅分辨率,主要是这样不仅为画面制作和特 效制作提供了更多空间,还确保了感光元件的最 大化利用。这样选择CineAltaV2 的优势才能用尽地展现出来。
Q: 从您的使用感受来看,您如何评价索尼CineAltaV2 这款摄影机?
A: 使用完CineAltaV2 后,我认为它完全可以成为我常用的摄影系统之一。相比之前的索尼机型,CineAltaV2 的色彩表现再次得到提升,尤其在肤色还原和画面质感的表现非常出色。即使在极限条件下,如极暗环境或复杂光源下,CineAltaV2 依然能提供扎实的颜色和细腻的肤色还原。
此外,它的双原生ISO功能和分体结构设计也极大地提升了拍摄效率和创意空间。它是一款通用设备,无论是广告、电影还是电视剧,CineAltaV2 都能胜任各种拍摄需求。
关于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
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
索尼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忠实还原创作者的意图。凭借在影视制作领域丰富的经验,索尼推出了丰富、有效的创意拍摄系统,以满足高质量电影创作的各种需求。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以CineAlta系列为核心,包含在影视制作行业广受好评的数字电影摄影机CineAltaV,CineAltaV2 和CineAltaB。在纪录片和电视剧创作中广受欢迎的全画幅电影摄影机FX9,全画幅PTZ摄影机FR7,适合灵活创作的FX6,轻巧便携的FX3 以及年轻人的第 一台电影机FX30。CineAltaB为多元化影视创作而生,丰富了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赋予影视创作更多想象。 此外,索尼提供高对比度和丰富色彩还原的Crystal LED黑彩晶屏幕以及虚拟制作工具套装,改善制作流程,助力影视创作者提升创作的自由度。
欲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敬请关注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 (sonysty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