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业界 2025-02-10 10:38

“地狱厨神”入驻抖音粉丝暴涨80万,外国创作者为何备受中国用户喜爱?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KOL使用手册,作者:小松,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日前,美食界的传奇人物“地狱厨神” 戈登・拉姆齐正式入驻抖音,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让无数美食爱好者为之欢呼雀跃。

入驻不到四个小时,戈登・拉姆齐便火力全开,相继发布了5条视频。这些视频一经发布,便收获了不俗的成绩,点赞、评论量可观,其中3条视频更是强势登上热搜TOP1。

截止本文发布,戈登・拉姆齐首条发布的视频点赞量已经高达31万,粉丝数量更是一路飙升至80万。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精选(截图于1月26日15点30分)

相信热爱美食视频的小伙伴,对戈登・拉姆齐肯定不会陌生。在全球美食领域,他是响当当的存在,全网粉丝更是超过1亿,堪称当之无愧的全球美食一哥。他以对食材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炉火纯青的厨艺和别具一格的 “毒舌” 点评风格闻名于世,“地狱厨神” 这个称呼便是大家对他独特魅力的认可。

此次入驻抖音,戈登・拉姆齐给广大中国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在他发布的第一条抖音视频里,依旧延续了那幽默又夸张的风格,诙谐的话语让人忍俊不禁,还巧妙地将食材的 “生”与自己和中国朋友们的 “熟”进行一语双关的对比,这种巧思也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粉丝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其实,像戈登・拉姆齐这样受到中国用户青睐的外国创作者并非个例,尤其最近大量外国创作者涌入小红书,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作者都在短视频平台表达着对中国的热爱。

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外国创作者纷纷在中国走红?中国用户又为何如此喜欢他们呢?其他外国创作者又该如何适应中国的内容生态,快速赢得中国用户的喜爱呢?

文化差异:新鲜感与好奇心的双重引力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由于中外文化、习惯存在差异,外国创作者入驻国内社交平台时,他们自身携带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中国用户的目光。

以小红书为例,近期迎来了大量外国用户入驻。其中大部分用户或许不像戈登・拉姆齐那般声名远扬,但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加上国人的好奇心,还是让一批创作者收获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图片

图片源自小红书

对于外国创作者而言,他们分享的国外生活日常、独特的时尚穿搭、新奇的美食体验等内容,正好满足了国内用户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理。

国内用户也热衷于在评论区向他们提问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对某些爱好的独特理解,以及特定事情的解决方法等,这种互动不仅满足了国内用户的求知欲,还增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

再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外国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他们用外来视角进行记录和解读,也为中国小伙伴们提供了看待国内事物的全新视角。

比如,@Lulu妹与卡梅隆这对异国夫妻,就拍摄了一期带着加拿大丈夫在中国买春联、办年货的视频。视频里,卡梅隆面对充满中国年味的场景,那溢于言表的惊喜感,甚至让不少中国观众找回了小时候随父母办年货时的惊喜与快乐。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精选

@三下巴这样国外创作者,不仅能带大家领略庙会的热闹,还亲自化妆参与其中,将庙会的特色与自己的独特体验相结合,更是大幅提升了内容的趣味性,也让中国用户切实感受到外国创作者的有趣灵魂。

内容为王:专业性与本土化的平衡术

在众多外国创作者中,不少人凭借独特的内容和专业的素养脱颖而出。

就像戈登・拉姆齐,他在美食领域的专业性无可比拟。对食材的严格筛选、精湛的烹饪技巧以及独到的美食见解,让中国的美食爱好者们大开眼界。通过他的视频,中国用户可以学习到正宗的西餐烹饪技巧,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美食文化,拓宽自己的美食视野。

还有一些外国旅行博主,他们深入中国各地,用外来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记录下中国那些鲜为人知的美景和人文故事。这些内容极具观赏性,同时也为中国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旅游视角和实用攻略。

例如,比利时创作者@Kevin一家在贵州 在参观了都江堰后,很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对中国如此厉害的水利工程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甚至疑惑地反味“2000多年前有比利时吗?”

而像@Jason 在中国这样的创作者,最近拍了一期关于中国基建的视频,更从外国人的视角进行了深度夸赞。

这种来自外国友人的肯定,也为他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粉丝。不少用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你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谢谢你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现在多么强大和先进。”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精选

其实这些外国创作者在中国走红,除了专业的素养,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们能够以真实、接地气的方式与中国用户交流。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外来审视者,而是积极融入中国生活,并用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和分享在中国的点点滴滴。从他们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的喜爱。

比如,「KOL使用手册」就很喜欢的@我的兄弟叫雷哥,他通过赶山东大集体验人间烟火气,创作了一系列精彩内容。他不仅可以用十块钱做出四菜一汤,花二百块钱做一锅海鲜大烩饼,还为当地农村老人做大锅饭,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精选

在这些视频里,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与当地老百姓自然亲切的互动,让国内用户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友好,仿佛他就是大家身边的朋友。

而且他每次在大集购物都拒绝使用塑料袋装肉、装菜,只用一个大竹篮或顶着一口大锅装东西,这不仅传播了环保理念,更为他的视频内容增添了反差感,进一步提升了视频的可看性。

社交密码:互动与本土合作的破圈之道

不难发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受中国用户喜爱的外国创作者,都深谙社交平台的互动之道。他们不仅会在视频中积极与中国用户互动,有效增强了内容的本土化属性,更会在评论区,认真回复用户留言,耐心解答疑问,还会根据用户的建议和反馈调整创作内容。

戈登・拉姆齐在入驻抖音的视频中,就热情邀请大家互动,表示如果大家有想看的美食内容,可在评论区留言告诉他。

这种积极的互动态度,让粉丝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感和被重视,从而更加关注和支持他。还有一些外国创作者会与中国本土创作者合作,共同制作视频,通过互相引流,扩大自身影响力和粉丝群体。

在「KOL使用手册」看来,这些外国创作者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成功,也为其他创作者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和启发:

  • 首先,国外创作者们要注重内容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挖掘自身独特优势和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 第二,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技能、知识和创作能力等方面精益求精,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 第三,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国外创作者要始终保持真实和真诚,用接地气的方式与用户沟通,展现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并积极与用户互动,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增强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外国创作者走进中国用户的视野。也希望中国的创作者们能够借鉴他们的经验,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关话题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

B站对抖音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