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卡思数据,作者:林午,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2025开年,B站电商又有新动作。
今年1月,B站将原有的商家后台管理平台“工坊”升级为“B站小店”,并逐步上架一批虚拟交易产品。与此同时,UP主个人主页下的“橱窗”也随之更名为“小店”,支持站内购买与跳转至第三方平台的消费行动,并增设了搜索功能,增加商品的曝光率和购物的便利性。值得注意的是,小店内所显示的货品销量也源于淘宝数据,并非UP主卖出数量。
图源:B站UP主@大物是也
“升级小店”这一动作被视为B站自身电商体系与外界的对齐,但现阶段的B站小店并不能承担起电商闭环的作用,将商业机会留在站内,也很难吃到公域搜索的流量,因此仍局限于粉丝消费,更大的作用可能是为腰部UP主提供变现通道。
而就在不久之前,B站还联合淘宝联盟重启了UP主直播带货激励项目“Bi star”,一面深化自身“流量池”的角色,一面通过流量倾斜推举出更多拥有直播带货潜力的UP主。
不过,与其说B站希望缔造更多像@Mr.迷瞪 一样动辄创下过亿GMV的UP主,不如说B站暂时避开了直播带货上的不足,转而以“深度内容”为锚点,以诸多中腰部UP主的带货能力力证社区的电商价值。
今年1月份的AD Tlak上,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对于消费心智的深度影响,是B站广告的核心,也是B站做好品牌影响力的源头。”
那么,总结过去一年,B站的电商之路走到哪里了?
开 环
“开环”,依旧是B站2024年的电商底色。
在自身电商基建尚未搭建完善时,“开环”的目的在于初步建立用户在B站社区的消费心智,以及完善平台作为交易中台的能力。对于从二次元社区起步的B站而言,这是一项“退而求其次”的策略。
过去一年,B站同样积极将社区生态接入电商平台,化身为其他平台的外置“流量池”。今年1月,平台还联合淘宝联盟重启了UP主直播带货激励项目“Bi star”,为潜力UP主定制直播激励计划,提供货盘与运营支持。
这是B站继去年直播激励计划后的再一次“扩招”,相比去年,标准有所放宽,比如粉丝门槛从10万下调至1万,参与激励计划的UP主需在去年6月以来没有在B站开启过直播带货,或带货时未挂载淘宝及天猫平台的商品。在为低粉UP主扩展变现渠道的同时,B站也在渴求新生力量。
B站与淘宝的“联姻”起始于2018年。彼时,双方的合作建立在“流量互通”的基础上——淘宝需要B站独有的年轻化流量,B站则正为UP主的商业化寻找机会,希望借成熟电商平台的力量打通商品库。而在2024年,从B站一键跳转淘宝的场景似乎越来越多了,在开屏广告、评论区蓝链、小黄车、商品卡之外,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大促期间。
比如,去年3月,B站在手机APP首页新增了“李佳琦 时尚节”的广告小卡,用户点击即可跳转至淘宝李佳琦直播间;11月,淘宝官方账号“淘宝秒杀”还在B站开启了直播带货,直播间内商品大多来自“天天特卖工厂”及品牌旗舰店,用户点击后即可跳转至淘宝内的秒杀频道。
淘宝秒杀
当然,类似的广告位服务的还有京东,在大促节点,这类广告卡同样支持跳转至京东直播专场。
而在淘天、京东之外,B站还进一步拥抱拼多多,与唯品会打通了合作关系。去年2月,就有用户发现个人首页出现了带有“创作推广”标识内容卡,点击后就会直接跳转至拼多多,两个月后,B站官宣了与拼多多打通开环合作的消息。
一方面打通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另一方面,种草、转化效果监测也被提上日程。比如,在唯品会的合作中,B站上线了“唯火计划”,监测从B站到唯品会的转化数据,同时支持对B站人群进行二次营销、追投。据卡思观察,B站与唯品会的合作集中于服饰赛道,时尚、生活区UP主们为唯品会导入了大量新客。
而在本地生活方面,B站还与美团达成了战略合作,除了推荐视频、广告卡跳转外,B站直播间内还潜嵌入了美团外卖、到店套餐购买等链接,但具体转化效果不得而知。
频繁与外界“建联”背后,是B站试图打通现有货品池、拓宽变现渠道,以消化庞大年轻流量的决心。基于年轻化的用户属性,“新客率”成为平台向外界传达的价值之一。
UP 主
内容平台借助电商取得理想增长,不止得益于平台天生具备的流量,还在于差异化的社群、内容氛围沉淀了拥有差异化属性的粘性用户,而活跃于平台的优秀创作者既能通过内容种草用户,也能通过内容转化用户,这是B站电商化的底层逻辑。
在今年1月举行的百大UP主盛典中,B站推出的平台商业化代表UP主共有11位,包括拿下年度商业影响力的@盗月社食遇记、@极客湾Geekerwan、@大物是也 等,以及拿下年度商业新势力奖的@保镖的车库、@电锯爷、@鱼九九 等。
从内容层面,盗月社是“人文美食”赛道上的成熟IP代表,也在探索多元变现方式;@大物是也 则是平台直播带货领域的新标杆,直播间货品主打美妆护肤、零食百货。其余UP主则集中分布于时尚、科技、汽车等内容板块,从中也不难看出过去一年B站商业化的重点。
以时尚区为例,在@鹦鹉梨之外,B站捧出了@Coco叩叩_ 作为时尚区变现的新标杆,2024年3月,UP主开启了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直播带货,登上站内生活榜第一,这场直播收获了11W成交,单场销售额超1700万。
去年8月,《黑神话 悟空》在年轻人中掀起体验狂潮,借此东风,B站同样也缔造了一场出圈级营销:科技区UP主@电锯爷 用海信电视玩了20多分钟《黑神话》,直接带来了450台电视的转化,GMV突破300万元,客单价高达7000元。
图源:UP主@电锯爷
为何时尚、科技、汽车领域被标定为B站变现的重点?
究其原因,卡思认为,这与B站用户的消费逻辑有关:当内容兼具趣味性与功能性时,转化才更容易发生。
从这一角度看,这些领域天然距离变现更近,用户的消费需求更容易被唤醒。据B站公开数据,去年Q3季度,基于女性用户的消费需求,B站时尚品类播放量同比增长近30%,由此带来更多电商机会;而用户步入成家立业阶段,同样促使汽车品类的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40%。
但区别于汽车区的“高客单价”,时尚区还有着“高转化率”这一标签,即服饰本身就既是内容也是商品,因此当消费场景转入直播间后,用户的决策链路将被大大缩短,只要博主搭的好看便能实现转化。但难点在于服饰类目高居不下的退货率与后续的购物反馈,像@鹦鹉梨 后期就因实穿性、选品质量备受诟病。
用户的决策逻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这导致低客单价、快消品在站内完全走不通,直播带货也是如此。直播生态的去头部化和流量的不集中,迫使B站只能从高客单价与转化率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和抖快迥异的电商道路。
由此,以小家电、数码为代表的高客单价耐消品在站内成长起来。比如26万粉丝的@Wilson学长,一条洗衣机/洗烘套装横向测评视频,以38万的播放量拿下超784万GMV。数码家电也成为B站带货GMV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区不少UP主都在淘宝开设了自己的数码小店,售卖显卡、主机等电子产品,并提供装机指导服务,比如@二斤啦啦啦啦、@搞机所、@敌鸽装机小铺、@FUN科技等,在淘宝内部也有着良好的口碑。
以上,不难总结出B站过去一年的电商的重点:以高客单价、高转化率为重心,向外界力证站内年轻用户的消费力,且当头部UP主投放往往面临高成本问题时,推介出更多中腰部UP主作为性价比之选。
方 向
公开财报显示,2024年Q3季度,B站终于实现了上市后首次单季度盈利,完成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增长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游戏业务,2024年,B站引入了一款与二次元社区风格截然不同的SLG游戏《三国·谋定天下》,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二是效果广告,同比增长28%,其中效果广告同比增长近五成,游戏、电商、数码、网络服务、汽车成为广告收入贡献前五的行业。
首度盈利后的B站,将“深度心智”定为了2025年1月AD TALK的主题。而在此之前,B站于年底刚刚发布了《MATES人群资产白皮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业化模型和方法论。可以说,在多年探索后,B站终于明确了广告业务的关键方向。
B站MATES模型
不过,虽然电商基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个中问题依旧不可忽视。
一来,开环模式下,UP主对于货品质量、价格机制的掌控还不够,尤其对比平台内自有货架商城的抖音、快手,在消费者心智、电商基建成熟度等方面,B站都缺乏优势。且如前文所述,虽然升级了小店功能,但如果不能同公域流量相结合,最终也只能局限于粉丝消费。
二来,过去一年,B站的商业化舒适区依旧是内容带货,UP主的变现仍以商单为主,虽然“内容商业化”的模式基本跑通,但直播带货场上“黑马”角色较少仍是平台的痛点。
UP主对于直播带货的顾虑,不仅在于供应链、货盘,还在于流量。虽然已经坐拥过亿DAU,但平台的强内容(而非购物)属性、有限的优势品类,以及深厚的内容壁垒,都导致直播带货整体流量盘子尚浅,即便有官方流量倾斜,可能也不足以与娱乐向直播UP主“对打”。或者说,只有将直播本身当作内容,才可能为带货铺平道路。
而在品牌营销上,除优势类目——高客单价、耐消品外,大部分品牌在B站实际上仍面临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而当下的媒介环境中,B站的外部敌人也在增加,比如品牌在小红书上投放力度的增大,势必会影响对B站的投放。
以及,老生常谈的内容生态与商业化平衡的问题。目前,B站正不遗余力地增加带货入口,比如新增广告位“UP主分享好物”,出现在视频详情页中“相关推荐视频”上方;在B站主页,几乎每六支内容中就会出现一支带有“创作推广”标识的视频,而这类走量视频仅通过加热工具便能获得高播放量,可能算不上“高质”。
对于B站来说,在“盈利”的里程碑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